袁鹏飞:“智慧父母”的领路人
袁鹏飞,是常州市教科院附属中学党总支书记,中学高级教师,教育硕士,市骨干校长,常州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热线心理咨询师,常州市袁鹏飞父母成长指导站主持人。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及教育教学工作,她深深感到:很多学生所表现出的诸如学业困难、人际交往受阻、行为不端、情绪失控等,都与学生背后的家庭、父母密切相关。“每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,肯定有一个问题的家庭”,为此,她特别关注学生心理健康,重视家庭教育。
一、专注提升学习。2018年,因工作调动,她来到附中这个新建学校。学生基本来自周边学区,家长多为城市二代市民,家庭教育非常匮乏。由此,2018-2021年,她申报主持市首批家庭教育工作室;2021-2024年,申报主持市首批未成年人成长指导站之“父母成长站”;在全市初中校率先发起各年级的“智慧父母成长班”。她深知,家庭教育一定要和心理咨询结合在一起,才能发挥功效,而家长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是学校教育的一项空白。尽管工作非常繁忙,但她仍然利用点滴时间不断学习,考取了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,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,平时还自费参加各类平台的心理专题培训,以及专业医师的心理督导活动。
二、打造项目品质。三年来,她带领工作室探索了从“核心”到“活动”横向的一致性,又聚焦从“关注孩子个体”到“关注家庭系统”纵向的连贯性。她身体力行,打造初中“智慧父母班”课程建设,并形成了三年一体化的父母课程体系,每年为父母班学员上课20多节,用自己所学对家长倾囊相助,常年义务为家长、学生做个案心理辅导。她经常邀请各大医院心理医师、心理咨询师等走进校园,为家长和学生带来不同主体的心理团辅。每学年,还带领父母班家长开展自我阅读,如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》、《人间值得》、《孩子的品格——写给父母的积极心理学》等。父母班的家长不仅帮助了孩子,修炼了自我,更是通过“父母”角色,完成了生命的自我养育和“二次成长”。很多家长感慨:要不是上了父母班,不知要在育儿的道路上摔多少跟头,不知要有多少亲子关系崩塌。
三、衍生新型合力。智慧父母班的形成,推动了家长、老师、学生和学校良性互动,双向奔赴。在这个基础上,袁书记又逐渐打磨了“家长成长中心”、“家长互助中心”、“家长资源中心”的“三中心一共同体”的家校协同育人模式,积极探索“父母持证上岗”的举措。从“无证上岗”到“智慧父母”,家长意识到只有自我的蜕变和成长,才能带动孩子乃至整个家庭的改变和改善。家长、老师、学生组成家校协同育人的成长共同体,构成了一个强大的教育磁场,实现了育人主体的共同成长,形成了互补的“教育环岛”。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家庭教育及心理健康,部分家长考取了心理咨询师、家庭教育培训师等,还积极参加各类论文评选,电视台访谈育儿经验等,去带动、帮助身边的其他家长。
四、形成辐射影响。如今,“智慧父母成长班”已经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一,得到了很多家长的一致肯定和好评,很多周边社区的家长也赶来学习蹭课。2019年、2020年,袁书记两次撰写家庭教育类论文均获市特等奖,长三角家庭教育论坛三等奖;制作多份家庭教育微视频并获市级奖项;带领的工作室团队三次年终考核被评为“优秀”。2022年3月疫情期间,她所做的四期“居家抗疫,家校同心”公益系列视频获得教育局推送转发。常年与所在社区、中小学兄弟学校、市未成年人成长中心,市开放大学、市妇联、市广电中心等开展广泛交流和合作。《常州日报》、《常州晚报》、《现代快报》、《关心下一代周报》、常州电视台等多次报道活动,并获“人民日报融媒体”点名表扬,有较大的的教育影响。
家庭,才是每个孩子成才的土壤;父母,才是每个孩子成长的“起跑线”。袁书记相信:疗愈了家庭,就疗愈了世界,父母内在的稳定和永不放弃自我的精神,才能像一座灯塔,照亮孩子前进的方向。